那天,跟言老板和小棒槌兄聊天,提到了《夸住宅》里的事儿,有些记不清了,回家查了查,有点意思,整理整理,请大伙儿瞜瞜。 我要说的这版《夸住宅》是刘宝瑞先生口述的,谁整理的?咱不清楚。这个版本恐怕也没有录音资料。咱论坛上有这个文字版本,我就不在此抄录整本了。 这《夸住宅》里可说的事儿多了,在这里说几个跟历史史实有关的。 既然说是刘宝瑞先生口述,显然,记录者没见着文本,是记录刘先生的口述而已。这种口述记录有个好处,尽管记录者可能有一些文字修饰,但还是保留着口述者叙述的真实。我们从这个口述版本的真实中,能领略出一些有意思的史实乃至历史叠加来。 什么叫领略历史的叠加呢?慢慢说。 先说说刘先生口述的这版《夸住宅》是什么时候说的。 文本中有: 甲 天下二十四省都归老百姓,您归哪一省? 乙 我是直隶省,现在叫河北省。 “直隶省”改“河北省”,这是多会儿的事呢? 翻翻有关历史的书,明了。1928年6月20日,经国民政府决定,将直隶改为河北省。旧京兆区20县并入河北省。 一篇《档案解读:民国河北省政府成立经过》的文章辑录了一些当年的文献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。 那么,可以肯定的说,刘先生口述的这段文本,演出不早于1928年。 1928年还有什么事儿呢?民国政府南迁,北京改北平了。为什么又说这事儿呢?说这件事,才能明了《夸住宅》里的这两句。 文本开篇就有: 甲 先生,您是哪儿的人哪? 乙 我是北京人。 甲 瞎说八道,北京城哪儿有人呢! 这有什么包袱呢?有,我觉得有。民国政府从北京迁往南京,大批政府官员和依附政府的机构、人员也都奔了南京,北京市面凋敝,空宅子多了去了。 有一篇 《故都新貌——迁都后到抗战前的北平城市消费 (1928-1937)》这样记录:1928年到1930年的北平正面临迁都带来的阵痛。在失去国都地位所连带的政治、经济优势后,北平被迫迈向了自力更生的发展阶段。经济吃紧、物价攀升,新成立的特别市政府建设能力有限。这一时期的北平呈现出的是一副荒凉、凋敝的残败之景。 因此,故有“北京城哪儿有人呢”之问。也许,这是我过分解读了。 至于北京改北平了,为什么不说北平呢?老百姓一时半会儿哪改的了嘴呢。 这一年,还有许多折腾的事儿呢,河北省政府先在天津,10月份又迁到了北平。 说了这段文本的演出年代,问题来了,接着说。 文本中有: 甲 那么他带过兵吗? 乙 带过。 甲 带过几趟兵? 乙 三趟呢! 甲 头一趟呢? 乙 连镇防堵。 甲 二一趟呢? 乙 攻打廊房。 甲 三趟兵听说不太好啊? 乙 可不是嘛,他岁数也大了。 这几句可乐吗?您要是不了解“连镇防堵”和“攻打廊坊”这两个史实,当然不可乐。 “连镇防堵”说的是1854—1855年间,僧格林沁率清军在河北省东光县连镇堵截太平天国北伐军的事儿。详细的事儿请大伙儿看史书去,咱们要记的是这个年份。 咱们再说“攻打廊坊”,这是1900年的事情,也叫“廊坊阻击战”。1900年6月18日,英国海军提督西摩尔率领的2000多名侵略军从天津向北京进攻的八国联军,由于在廊坊遭义和团阻击,从廊坊败回。 您瞧啊,咱们假设1854年“乙”的爸爸14岁当兵,到了1900年可就60啦,故而,岁数大了,三一趟带兵可没说,要再隔20年,那可就80了! 话说到这儿,问题来了,知道这两个典故的观众能反应出来,不知道的呢?1928年之后的演出,说这样两个典故,一般观众能熟知吗?这两个历史史实在当时社会的普遍知晓度大吗?我是存有疑问的。 其实,我想说的是,这个文本应该在1900年之后的几年间甚至更早就有了,只有临近事实发生年份的年代,一般大众的记忆力才会深刻,当然,特别大的历史事件除外。 结合《夸住宅》另外版本中阿房宫、铜雀台、卧龙岗的描述,这段相声文本应该很早就有了,而且是文人创作的规整文本,至于说什么时候创作的,一个是期待早年书面文本的出现,一个是有赖于大家的研究。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从一段相声里能看出历史的叠加。 那么,这段相声在哪儿说的呢?天津。嚯,您问了,凭什么说是在天津演出的呢?文本中有。 甲 直隶省代管十府,正、承、广、大、天,永、顺、保、河、宣,您是“永顺”家的,是“宝和轩”的? 乙 我是“天宝楼”的,您买肉馒头来了? 这里边说了“永顺”、“宝和轩”、“天宝楼”三处场所,在哪儿呢?“永顺”没查着,“宝和轩”、“天宝楼”在天津。 “宝和轩”可是大大有名,许多有关曲艺前辈的回忆文章里都提到过。 有资料记载:宝和轩于清光绪十年(1885年)开业。位于今北马路北门对面偏西处,三间砖木结构小楼,约能容纳观众150人。经理张福兴,以其子张宝和的名字为茶楼命名。初为茶馆。一些商人在此洽谈生意。因张福兴喜好曲艺,后来请杂耍艺人晚间演出。 20世纪20-30年代,该茶楼上午卖茶,下午说评书,晚间演杂耍。抗日战争时期,桑贞奎为约角人,林红玉、马三立等都曾在此演出曲艺,一度营业兴旺,与燕乐、庆云并称华界“三大杂耍场”。1949年后多演评书。 再说“天宝楼”。天宝楼更有名了,现在人家还有自己的网站呢。天宝楼远在1921年就创下了字号,由山东名厨戴成善创业,在劝业场边上。据说天宝楼的匾额还是大书法家华世奎题写的呢。 您想想,他要是在北京说相声,提天津的买卖干嘛。 琢磨这段相声文本,就好像在一壁叠加着诸多历史年代的土层中考古,可我,连尼玛洛阳铲都没有。我瞎勒勒,您瞎瞧。嘿! |
羊脂兽 发表于 2015-7-2 14:59
根据文本这句话的意思好像是说,明朝以后的都不是北京人了。吃老师您怎么看。
洋药方 发表于 2015-7-2 13:01
《夸住宅》文本 - 刘宝瑞
任自言 发表于 2015-7-2 13:03
到了日本时期,伪政府把北平又改成北京。光复后,国民政府又把北京改成北平。解放后,人民政府又把北平改成 ...
羊脂兽 发表于 2015-7-2 15:13
如果按任老师说的日伪时期也叫北京的话,那很可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,所以才会说北京城哪有人呢。
逗尔墩 发表于 2015-7-2 14:46
文章妙哉!
施伟柱 发表于 2015-7-2 14:55
给吃哥推荐赵振铎、赵世忠《夸住宅》。这个版本,赵振铎先生说的是全国二十六省
老是糊涂斋主 发表于 2015-7-2 21:29
吃老。下边粘的文本有这句。乙说他是顺天府。甲说顺天府管24县。可是后边乙说他是京南束鹿的。可前边24县没 ...
崔树恩 发表于 2015-7-2 21:58
吃老:相声历史学家。把一个段子所讲的历史研究的这么细致,我服!
xuuu 发表于 2015-7-2 22:19
潜水好些日子了,看见这篇必须跳出来了。
加精不过分吧?
这里边说了“永顺”、“宝和轩”、“天宝楼”三处场所,在哪儿呢?“永顺”没查着,“宝和轩”、“天宝楼”在天津。
Archiver|中华相声
( 备案号:粤ICP备05083239号 )
Copyright©2001~2019 中华相声,致力于相声文献收藏与作品评论,追求理性立场和独立品格的民间公益网站。
GMT+8, 2019-2-17 13:26 , Processed in 1.786717 second(s), 26 queries, Powered by Discuz! X3.2 , Gzip On.